close

大家好,歡迎您來到中老年新餘,我們每天陪伴您。
當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子女肯老現象,人們似乎已經見怪不怪,習以為常。
子女的肯老方式可謂是花樣百出,令人眼花遼亂。
所以,近幾年網絡上相繼出現並流傳著一些新名詞,向陪伴是肯老,新型肯老,便向肯老等等。
下面我們為大家呈現的這個兒子肯老的故事,可以說兒女肯老肯出了新境界,肯出了新水平。
在這種肯老方式下,即使有警惕新的老人,也會防不勝防。
根據退休老人林阿姨的清素,兒子給他們在省城買了套房子,把他們兩夫妻接到身邊生活。
後來卻發現,那不是孝順,並認為是一場有陰謀的肯老。
現在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位退休老人林阿姨的清素。
我今年六十一歲,老伴比我大六歲,六年前我們一起從單位退了休,兩夫妻的退休金,也還可以,一個月大概有九千多。
我們當年只生了一個兒子,雖然曾經也有過獨生子的遺憾,覺得一個兒子難養老了。
但是這些年走過來,看到周圍的同事朋友,幾乎都只有一個孩子,甚至別人家還只有一個女兒,我們也就漸漸是懷了,再加上我的兒子還挺優秀的。
兒子好像遺傳了我和老伴的優良基因,從小就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。
一歲不到學會站立走路,三歲時會算數和被施辭,小學到高中,更是沒有讓我們操心過一天,學習一直拔肩。
尤其是高考,超長發揮地考到了省城的一流大學,還獲得了我們市區的一些家甲,更登上了我們本地的報紙。
那時候人盡皆知,各種親朋好友前來祝賀,我和老伴真的別提有多麼自豪,心裡也暗暗對未來充滿希望,覺得兒子將來步入社會後,肯定會很有出息,可以一個頂兩,讓我和老伴的晚年養老無憂無仇。
然而,兒子去省城讀大學後,就漸漸變了一個人。以前一到放假他都八步地趕快回家,而上了大學後,除了第一學期回來過兩次以外,其他時候就不怎麼回家了,甚至寒暑假都選擇在外,學這個學那個的。
我們對兒子的學習也從不吝嗇,他愛學習就盡情出錢攻他學,只是覺得見不到兒子,心裡怪不是滋味的。那時候我常常思念兒子,三天兩頭打電話過去,兒子卻總是不耐煩地說幾句就掛斷了。
原本覺得兒子本科畢業就好了,我們在老家這邊也有點關係,兒子畢業回來就有現成的好工作。
我的兒子偏偏要讀研究生,可考研並不是很順利,考了兩年才考上。而那兩年被考,他也沒有回家裡,在省城讓我出錢給他租房子生活。
也不讓我和老伴去看望,也不告訴我們住在哪裡,他的一切都和我們保持著神秘。那時候我就懷疑過兒子,會不會學壞了。
而老伴卻跟我說,男孩子大了,有自己想法了,我們就不要過多去打聽,再說我們的兒子很優秀,不會輕易學壞的。
剛考上研究生沒多久,兒子那邊就出事了,才讀了一學期,兒子就說不讀了,並帶回一個懷孕的女孩,說她要結婚了,要我們準備房子和財禮。
一切很突然,讓我們很驚慌又驚喜,慌的是兒子半途而廢了,又未婚先孕,洗的是兒子要成家了,我們即將當爺爺奶奶了。
在這種悲喜交加的情況下,我們直接默認選擇,接受後者。拿出三十萬積蓄,幫兒子在省城首付了一套房子,又拿了十多萬財禮給兒媳,因為兒媳已經五個月大的肚子了,也沒半婚禮。
他們領證後,兒媳直接去娘家養胎,兒子則回到省城參加工作。
但兒子兒媳這麼一走,我們又像回到過去一樣,很難見到他們。
兒媳在娘家生了娃後,我本想提前退休,過去幫忙帶娃的,結果兒媳確說,親家母會幫忙帶。
這讓我很失望,因為自從兒子讀大學到那會,我已經五六年沒怎麼和兒子同住過了,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讓我和他們同住在一起,卻被親家母佔有了。
思念兒子也想念孫子,每到小長假,或者偶爾週末,我都會拉著老伴開車五六小時去省城見兒子孫子,來回路上幾乎都要花去一天時間。
在兒子家又因為房子小,二居士導致我們每次去都只能打地鋪水沙發。
後來因為工作,也因為老師奔波挺折磨人的,我們就很少去省城了,想著讓兒子一家經常回來,但也總是令人失望。
兒子結婚後,很偏向兒媳和親家那邊,除了過年會回來一趟以外,其他時候都是往親家那邊跑。
六年前我和老伴同時退休後,一切都顯下來了,我們就特別想兒子孫子,真想跟很多同齡人一樣,退休了就回家抱孫子。
但我們也只能想一想,卻得不到實現。
熬了兩年無聊的退休生活後,在四年前,兒子突然打電話過來,告訴我們,他給我們買了套房子,要我們搬到省城去住。
讓我和老伴高興的不得了,激動的徹夜難眠,覺得兒子終於出去了,我們終於可以想兒孫之福了。
所以,當兒子昨天剛說房子已經交付,可以入住了,第二天一大早,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出發了。
這一刻,我和老伴都認為,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了。
當我和老伴去到省城生活後,卻發現兒子對我們的好,並不是真的孝順,而是一場有陰謀的肯老。
兒子給我們買的房子是二手房,就跟兒子住著的房子是上下樓,也是兩居室。
一開始我們是有點不適應,畢竟從老家現成150坪的大四房,轉變到70多坪的二居室住,還是有著一種落差的不自在感。
但是,每天都能見到兒子孫子,我們就忘去了這種不適應,漸漸覺得房子小卻很溫馨。
但沒多久,這種溫馨感,就巧然變成了一種煎熬。
來省城的前二十來天,我們兩夫妻一直下到兒子家吃飯,買菜做飯都是親家母,而我們就負責帶大孫子和幫忙搞點衛生。
等我們都熟悉一段時間之後,兒子一家子就來我們樓上吃飯了,變成每天我們夫妻倆買菜做飯,伺候他們一家子,而親家母就躺平啥也不幹了。
起初到沒覺得有啥不好,我們也樂意這樣做,但沒想到的是,親家母和兒媳十分挑食,一會兒這不吃一會兒那不吃的,讓我買菜做飯很為難。
他們還經常點菜,要吃大魚大蝦,又要吃什麼滋補湯,餐餐都要我們做四五道菜,且必須有燉湯,一餐沒湯喝,他們就會牢牢叨叨。
為了滿足他們,我們家的火石費,一個月都要花掉三千多,加上水電燃氣費,直接要花掉我和老伴三分之一的退休金。
他們吃就吃吧,還時不時放鴿子,兒媳老師帶著親家母去逛街,然後逛著逛著就外面吃了,也不會事先打電話回來只一聲,每次都是叫他回來吃飯才說。
知道兒媳是個脾氣暴的人,我們又不敢跟兒媳有怨言。
我們在樓上住,天天要做飯給他們吃,還要給他們帶娃和打掃衛生,每天一大早,我和老伴準備好早餐送到樓下給他們吃,然後老伴負責送孫子上學,我就得在他們家搞衛生,有時還洗衣服。
而我那親家母呢,就活成了老太奶一樣,吃了早餐就去外面跳舞唱歌,中午臨近午飯才回來,睡了午覺就去打麻將,晚上又去散步,幾乎是在家裡不做活,也就是偶爾主動曬個衣服,收個,給孫子洗洗澡。
我曾跟兒子抱怨過親家母,誰知反被兒子說了一頓,說親家母過去幫他們帶娃,又伺候生活的,已經做了很多了,現在我們來了,他休息是應該的。
還說當初要不是親家母幫我們帶娃,我也不可能延遲退休,拿這麼多退休金。
兒子說的話,也是有點道理,但我總是感覺來了省城後,我和老伴的日子反而不好過了,錢也越來越不夠用。
來省城之前,雖然我和老伴是每個月都會拿一千八百元貼補兒子,但我們的生活也還是很自在的,退休金花不完,存款也攢了有三四十萬。
可來省城住了幾個月後,兒子開始跟我們要更多的錢,說是給我買的房子,是暗接買的,兩套房子都要還房貸,這壓力挺大的,所以要我們每個月拿三千,給他幫忙還房貸。
我和老伴也心疼兒子,就爽快答應了,那時候也覺得兩口子一共九千多退休金,減去四千日常生活開銷,再減去給兒子的三千塊還房貸,我們還能剩下兩千多零花,也是挺夠用的。
誰知兒子越要越多,除了要幫他還房貸,另外他們樓下的水電燃氣費,甚至物業費,也經常讓我們代繳。
另外孫子的舞托費,他們家買的大件物品像家用電器、家具等等,兒子都會跑過來,要我們幫忙出點錢,而他說的一點就是一半以上。
開始那幾年,我們倒挺會自我安慰的,覺得就這麼一個兒子,我們掙的錢再多,最後還不都是留給他和孫子的,所以早給晚給都一樣。
直到去年,當我們的退休金越越花光,並且手裡原來存的三四十萬存款,也變成了十多萬,我就有點質疑兒子了,感覺讓我們來省城不是讓我們來享福的,而是被他下套讓他來啃老的。
更荒唐的是,前不久,孫子調皮去翻兒媳的櫃子,把房產證拿出來玩時,我發現我們住的房子,沒有寫兒子的名字,就單單兒媳一個人的。
這讓我很生氣,我們幫忙還房貸,竟然是幫兒媳還的,萬一離婚那這房子,豈不是白送給兒媳了。
為此我跟兒子說了這件事,兒子卻說我心眼太壞了,他們夫妻很恩愛,不可能離婚的,還說房子寫兒媳的名字,是因為什麼政策原因。
兒子的話,讓我和老伴都沒有理由反駁,好像很對又好像錯了,但就是拿他沒辦法。
我和老伴雖然住在省城,跟兒子上下樓,親戚朋友也覺得兒子孝順,我們很有福氣,但我們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,時常後悔不急,感覺還不如回家,過兩夫妻的生活才自在舒服。
以前有多麼想跟兒子同住養老,如今我們就有多麼後悔這樣做,兒子買房給我們養老,看似孝順,其實就是一場有陰謀的肯老。
所以考慮到這些,去年年底的時候,我和老伴跟兒子兒媳攤牌,我們要回自己老家生活,並藉口說在省城我們覺得生活不習慣。
開始時他們和親家母都極力反對,當我們決心移定,並告訴兒子兒媳,我們會繼續拿一千八百元貼補他們,就像幾年前做的那樣。
現在,我和老伴又重新過上了屬於自己的二人世界生活。
對於兒子一家,為了幫助他們,我們心甘情願地繼續每月貼補一千八百元。
剩下的每月養老金對我們來說,已經腹腹有餘,並且自從離開兒子家以後,我們的存款餘額也漸漸多起來了。
這讓我和老伴的心裡,著實他是多了。
我們慶幸自己當初即時做出了正確決定,不然的話,我們現在肯定會生無分文。
好了,林阿姨的故事就講到這裡,善養父母,本是子女應盡的義務。
當兒女與父母不在一起,將父母接到身邊共同生活,照顧父母,本是非常好的舉動。
但是當兒女把父母接到身邊,是為了更方便榨乾老人養老積蓄時,這種有預謀的孝順是不是有問題呢?
有一句傳統上的老話,就是養兒防老,但昔日的養兒防老,慢慢的仿佛演變成今日的養老房兒。
如今,孝順進行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奢侈品。養兒不一定能防老,似乎已經成為一部分人的共識。
所以,每一位老人為自己提早做好準備,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提款機,將自己的資產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是你優質老年生活最可靠的弊彎。
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,感謝你的觀看,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對你有所感觸。
尚未訂閱的朋友們,別忘了點擊訂閱,這樣我們可以每天陪伴你,讓我們一起成長,一起幸福,一起慢慢變老。我們下期不見不散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bryce.0001a 的頭像
bryce.0001a

中老年心語

bryce.00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