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人生的輪迴軌跡中,當生命越是邁向終點,越是強烈的渴望親情。
即使有退休金、有存款、有老房,也永遠無法滿足老人對親情關懷的需要。
因為對溫暖、包容、依戀、陪伴的渴求是人類的一種天性,是與生俱來的本能。
特別是老人生病時,實際上是最脆弱、最需要親情支撐的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常常觀察到截然不同的情況。不少老人在經歷了親情荒蕪,子女不孝的一段時間後,反而覺得不依靠兒女的老年生活,才有多舒適。
真的是這樣的嗎?實際上,真相在這裡。首先,讓我們一起聽聽76歲湯阿姨的故事和心理歷程。
76歲湯阿姨的字數。我今年76歲,生育了兩兒兩女,原來覺得自己有這麼多兒女,老了肯定會過得很幸福自在,可在慢慢變老的路上,兒女的種種行為卻讓我感到失望和心寒。
去年生病時,獨自去住了一次院後,我發現,其實不用依靠兒女的晚年生活才是最爽的。
我和老伴退休前,都有很好的工作,家庭條件不錯,所以四個兒女都被我們培養得很有出息,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都相繼考上了大學。
但隨著他們出去了,就一個個離開我的身邊,四個兒女中,兩個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都去了省城工作,唯一認為比較懂事的大女兒卻早早嫁人,還嫁了我們不看好的婆家。
我43歲的時候,家裡就空蕩蕩的只剩夫妻二人,也是從那時候開始,四個兒女就很少在團圓過,每次過年過節,不是她不回,就是她不回,不是她有事,就是她走不開。
後來,他們都紛紛在外安了家,有了小家庭,對我們這個老家,就更不回來了,除了我們老兩口挨個過去找他們,不然都盼不到他們回家。
不過我和老伴,除了孤獨了點,但還是有一件事是挺高興的,就是我們不用待瓦。
四個兒女結婚生子比較早,我們夫妻倆,除了出了點錢給兩個兒子買房子以外,他們養娃帶娃的事情都沒讓我們操心,損被幾乎都是他們自己帶,或者性價帶大的。
也不知道是不是沒有幫兒女的緣故,還是他們本身就心眼了,忘本了,越長大越不關心我們。
過去我和老伴生病住院,都是兩個人互相伺候著,無論大病還是小病,幾乎都是我們自己解決,想要依靠兒女就像探採票中講似的,得靠運氣,和看兒女心情。
十年前,老伴因病去世,只剩我一個人生活後,我開始有點慌了,而女們沒有一個人提出把我接到身邊,就讓我保持原樣,一個人生活。
那時候開始,我很怕生病,可人吃無骨,就算再怎麼保養,終究難逃身體衰弱,疾病纏身。
不如七十大官後,我就陸續出現了很多毛病,什麼關節炎,高血壓,心臟問題等等,刷刷的在我身上爆發,為了自己過得自在,我每天除了吃飯喝水,就是吃藥和吃飽健體續命。
那個時候,兒女都還有點良心,會關心一下我的身體,偶爾也會回來看望我,但就是沒有人可以一直陪伴我,我真有啥事實,也依靠不了他們。
去年夏天,我需要做個手術,雖然手術很小,但對於我這樣的七尋老人,還是有點風險的,數後還需要留院觀察四五天,所以醫院要求我需要有人陪護。
當時情況也很特殊,疫情期間,只能一個陪護,我就想著讓三個住在省城的兒女,輪流過來伺候一下。
可得到的回覆確實,他們沒一個能來,兩個兒子說要上班,請不了假,而兩個兒媳呢,一個說孩子上高中要看著,一個說身體不好。
當我把唯一希望寄託在小女兒身上的時候,她卻跟我說,她沒空,叫已經下崗的大女兒過來伺候我。
對於大女兒,我是從一開始就沒期望過她,因為四個兒女中,她家離我最近,但卻比其他兒女還要少回來看望我。
平時除非跟我要錢,或需要我幫忙,她才會跟我有聯繫,所以我後來想了想,就沒打算麻煩兒女們,我知道即使我搶破他們來伺候,最終我也得不到好果子的。
我被安排到一個四人間的病房,裡面住著三位病友,都是跟我一樣的病狂,但就我是一個人單獨住院的。
兩個年輕婦女,大概三十多歲的,人家是白天父母陪著,晚上老公守著。
另外一個比我小點的,五十多歲的老妹,她更是幸福,白天兩個女兒輪流陪護,晚上是兒媳跟丈夫輪著首頁。
時常不知是做兒子的,還是做女婿的,還會送飯送雞湯過來,真的讓我很失羨慕。
隔壁床老妹的丈夫,很好奇地聊起我,大姐,你可真牛,心態也很好,一個人住院做手術,哪像我家老婆子,還要我們一大家子陪著,更要我們前前後後開導心情。
當時她的話,不知是誇讚還是一種可憐我的同情,讓我不知怎麼回答,我也不能說,我有四個兒女,一個都不來照顧我吧。
所以,我猶豫了片刻,裝得很驕傲似的說,其實也還好,我是一個人偷偷來做手術的,不想讓家人替我擔心,再說這種手術也沒大風險,沒啥好擔心的。
說完這番話,我內心真的有一種自欺欺人的難過,哪有那麼偉大,都只是顧作堅強罷了。
手術那天,護士給我找了個護工,一天二百元,他的工作也不大,就是我手術後,需要有人看護下,還有平時看看珍水,幫忙擦拭手術刀口,幫我打打飯,買買東西,就這麼簡單。
所以,術後第三天,我傷口基本沒啥事,自己可以活動了,就辭了護工,自己一個人住院。
其實,我不是稀罕那個錢,只是覺得我請了護工,也白請,人家也不是我的兒女,更不是我的親戚,沒有什麼共同話題,
每天四目相對的,又沒啥好聊的,就覺得這樣氛圍很尷尬,而且我看到同病房的其他三個病友,他們要家人這麼輪番照顧的,也挺多餘的。
隔壁床老妹的兒媳就這樣小聲的跟我抱怨過,大媽,還是你比較開明,一個人來看病住院,不像我婆婆,這麼典事,要我們一大家子大動干擱,請假又伺候的。
聽到這位做兒媳的抱怨,讓我不由地猜想,如果我叫兒女來伺候我,也許也會像她一樣抱怨吧,畢竟平時兒女都不怎麼關心我,我一併,就要他們請假,在醫院一天陪到晚,肯定會嫌棄的
所以,最後想了想,一個人住院其實也還挺好的,清淨又沒有那麼多是非。
當時,我住院了八天,費用花了三萬多,待醫保報銷後,我自費才兩千六百多,另外四天的護工費,八天的吃喝,總共才花了我四千不到。
這花銷,對於一個月六千八百退休金的我,也綽綽有餘。
所以,出院後,我就給自己的晚年做了一個規劃,我打算餘生,就靠自己養老,不再期望兒女能怎麼孝順善養我了,感覺期望多了,還更容易傷心。
而不再依靠兒女的晚年生活,我開始覺得挺爽的,因為我不用再盼星星盼月亮的,希望兒女來看我了。
家裡有啥事情,我都是要麼花錢請人,要麼就讓物業幫忙,至於老道不能自理了,我也想過,乾脆把房子賣了,帶著所有錢去養老院,或者請個保母回老家生活。
我找人估算了一下,我這老房子,雖然比較舊,但地處市區,一百多坪也能賣個一百來萬。
而我手裡還有三十來萬存款,每個月有六千八百多退休金,這加起來,不管我選擇養老院養老,還是請保母養老,都可以讓我的餘生,活得足夠逍遙和自在。
唐阿姨的故事就講到這裡,她這一次住院的經歷,讓她的心理歷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從住院前極度渴望兒女的陪伴,到住院期間,對同事並有們有親人陪護的羨慕,再到最後出院,決定放棄依靠兒女的幻想,認為不靠兒女的養老才是最爽的。
心理學家認為,唐阿姨的這種心理歷程和思想的變化,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防禦機制起了作用。
在老人們面對困難不幸的現實時,這種放棄親情需求的心理防禦機制,在某種程度上,能保護他們免於內心的痛苦。
另外,老人們得以昇華自己的思維層次,不再以尋求回報之心對待子女,而是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,與子女建立平等、理解和尊重的關係。
我們既不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塊補丁,兒孫哪裡需要就把自己往哪裡補,更學會了把目光從子女身上收回來,為自己而活。
我們盼望子女對我們親情的關愛,更學會了把目光投向自己內心深處的世界,傾聽著心靈深處的真正自我,滿足於內在沖迎的精神世界。
好了,我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。感謝你的觀看,希望今天分享的內容對你有所感觸。
尚未訂閱的朋友們,別忘了點擊訂閱,這樣我們可以每天陪伴你。讓我們一起成長,一起幸福,一起慢慢變老。我們下期不見不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yce.0001a 的頭像
    bryce.0001a

    中老年心語

    bryce.00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